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结合“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6月15日-7月30日期间,农工党吉林省委会在全省范围内同步开展“吉善同心•农工健康行”大型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宣传、义诊、培训、捐赠等形式,关爱群众身心健康,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提升健康意识,为全省农工党社会服务工作注入新动能。
高度重视见行动
2025年5月,由农工党吉林省委会八届八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吉善同心•农工健康行活动的通知》,全省各级组织快速反应、积极谋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同年6月,全省范围内“吉善同心•农工健康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这是群众面临疾病时的真实写照,做好健康帮扶工作因此成为省委会活动开展的立足点。6月17日,省委会联合长春市委会、白城市委会在洮北区洮河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来自吉林大学第一、二、三医院,省肿瘤医院,省结核病医院和吉林大学校医院的7名医疗专家为百余名居民提供现场诊疗,让群众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到省内知名专家们的优质医疗服务。活动期间,现场发放了长春市委会南关支部党员捐赠的价值6万余元的常见病、慢性病药品,走访慰问了脱贫监测户,向在读小学生捐赠了文体用品及助学金,为当地百姓送去了光和热。



因地制宜解民忧
面对乡村看病难问题,各地“对症下药”。在省委会设立的省级社会服务基地——吉林市岔路河镇卫生院,吉林市委会充分了解实际需求,制定了常用药品和医疗设备需求清单,并根据当地空巢老人多且年龄偏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遴选了骨伤科、心内科、推拿科、针灸康复科、呼吸内科、妇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等11名专家前去义诊。活动现场,专家们为村民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在诊断病情之余,还耐心讲解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指导村民合理用药。

“水火无情人有情”。2025年入汛以来,我省集安市遭遇多轮强降雨过程,多处圩堤出现险情,大批人民群众被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身体情况怎么样?一直都是农工党通化市委会关心、关注的问题。通化市委会组织了一支由21名党员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医疗队赴集安市青石镇下套村,为当地受灾群众提供了常见病的义诊服务、用药指导,并送去了价值9万元的常用药品和生活物资。“感谢政府,感谢专家!”受灾群众感慨而发。

农工党各级组织以开展健康讲座为主要方式,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业务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帮扶地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支持。
群众欢迎收实效
测量血压、检测血糖、答疑解惑、指导用药……农工党四平市委会、松原市委会、辽源市委会组织医疗专家、医保服务志愿者走进基层、走进社区,持续开展“吉善同心•农工健康行”爱心义诊活动。义诊活动涵盖彩超、血压血糖检测、心电图检查、风湿骨病筛查等多个项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就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如何加强锻炼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给予恰当建议,尽管烈日炎炎,专家们被求医问药的居民围坐在其中忙的汗流浃背,但他们为百姓服务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医保志愿者详细讲解了城乡居民住院及大病保险待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等,对居民提出的门诊共济、慢病报销等新政答疑解惑,现场指导群众激活电子医保凭证,受到群众们的一致好评。



省委会医药医疗专委会联合省直工委支部,开展了多场“吉善同心•农工健康行”送医送药下乡活动。虽然日常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听闻要去帮扶地区开展义诊,党员专家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他们中有的刚下夜班还来不及吃饭就风尘仆仆赶往活动现场,有的在义诊结束后就立即返回医院参加手术。在提供义诊服务的同时,专家们还为村民、卫生院医务人员及当地学校师生举办了多场急救、健康生活知识讲座,使当地百姓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了健康生活方式。“平常去城里医院看一次病特别不容易,想不到今天专家到村里来给咱看病了!”这是活动中受惠群众的普遍反映,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截止目前,全省范围内共计开展“吉善同心•农工健康行”活动47次;党员参与人数746人,医生党员274人;捐赠药品及医疗器械合计人民币418677元;受益群众达2.4万人。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农工党吉林省委会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全省统一战线“吉善同心”工程,总结经验、长效推进、打造品牌,持续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展现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新作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农工党力量。
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参政履职的拓展,是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延伸。几年来,农工党吉林省委会紧密结合全省统一战线“吉善同心”工程,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自身建设为基础,发挥医药卫生主体界别优势,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确立了精准对接“群众所需”与“农工所能”的帮扶思路,构建了“省市联动、全党参与、依托基地、基层互助”的帮扶格局;探索了“下沉基层、服务群众”的帮扶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口碑。